随着第八届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团的换届,传统书法家孙晓云上位了,成为本届书协主席。由于孙晓云接过了中书协的接力棒,广大书法爱好者对此引起了热议,认为,以后书坛上肯定会没了丑书,而是让要期盼已久的传统书法登上大雅之堂,大家都希望在孙晓云的带领下,中国书法将带来一股“清流”。真的会是这样吗?
由于这样的呼声在网上极高,一些写“丑书”的书法爱好者却感到了一丝一丝丝凉意,认为书法不知向何处走去,以后如何去研究、学习书法,从哪里开始着手,并且还要不要坚守“丑书”的阵营?为了预测孙晓云时代书法的趋向,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一些分析:
关于书法与写字的关系
书法就是书法,它与写字真的是有区别的。著名书法教授王镛曾经说过,学习书法的人就是使起毛笔搞艺术的,并不是写个工工整整的字贴在大门口让人去读的,而艺术性的东西就是从书法的境界中反映出来的。从王镛的说法中可以感受到,书法就是经过创作者精心创作,并且把个人的修养、学识、阅历、情感等通过对文字的书写而表现出来。写字就很简单,只要写出来的字具有辨识度、可阅读性就是写字,至于写得好不好看,那是另一回事。
自古以来,古代圣贤对书法的要求也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,王羲之对书意的关注是从字的点画开始的,他说“一点一画皆有意”,意思是所写的字要表现出某种趣味和意味。而王献之并不满足其父对书法的写法及看法,以此基础上,倡导了书写中的“一笔书”,让草书的书写更加有“趣”,成为后来大草书法的开创人。当然,北宋书法大家苏东坡、黄庭坚、米芾等人对书法艺术性的追求则更有过之而无不及,让书法从点画、字形及章法等各个方面上都要具有艺术性的境界。
书法与文化的关系
孙晓云是一位书法家,更是一位文化人,可能细心的人都会发现,她所写的书法作品,有一部分都是自作诗词,甚至她在给别人的书信、手札等,都是用古文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的。有学者认为,孙晓云的文学水平,尤其是古文水平还是很高的。她在选举结束后接受访谈时指出:“书法自信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,传承中国文化是‘匹夫有责’,是一种精神追求,要让书法成为全世界人仰慕的中国文化的象征。”
从上面的访谈中可以感受到,孙晓云的书法时代,并不是只要求人们去“积极实践、细细品味”如何去写好字的问题,而是把更高的境界放在对中国文化的的学习和研究之上,让“《道德经》《大学》等经典名著、如何热爱书法艺术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时,我看到的是一双双真切和充满期盼的眼睛,我想这也是一种最好的引导。”由此看来,孙晓云的书法时代,应当是把文化的修养作为提升书法艺术性的最高层面上来看待的。
“丑书时代”真的会过去吗?
第八届书协换届结束,刘洪彪等人卸任了副主席职务,网上却认为这些人都是写“丑书”的,但是,尽管刘洪彪等人已经卸任,而张继等人又上任,以前也有很多人认为张继也是写“丑书”的,这又怎么说?因此,从这个角度来说,所谓的“丑书”只是写字与书法之争,只是“书法文化”与“文化书法”大背景下的一个争论。
中国书协至今已经过去了七届,中国书法的发展、繁荣离不开前辈们的开拓创新,书法现象包括“丑书”时代都是前人探索的结果,并且也已持续了很多年的时间,为国家培养、储备了很多的书法专业人才,至于孙晓云时代能否“扭转”“丑书”氛围,从历史的继承性角度来看的话,是很难改变这一“乾坤”的,只有从文化层面上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,为书法的书写、创作增添内在动力,这才是根本的、也是当务之急的事情。你觉得呢?